锻造护理业务技能 提升护理服务品质
作者:本站 发布时间:2023-03-20 浏览:2178次
近日,安庆市中医医院首次开展超声引导下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(PICC)置管,顺利为一名79岁患者建立输液通道,标志着医院的静脉输液水平有了新的提升。
该高龄患者系因车祸外伤导致颅底骨折,多根肋骨骨折,入院时意识呈昏睡状态,CT显示肺部感染,目前仍在神经外科继续住院治疗。但因患者长期卧床、营养不良等原因,导致静脉穿刺难度很大。为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,减轻每次穿刺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,北院区综合外科护理团队经过与家属的沟通,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。在相关科室的支持下,整个置管过程顺利,患者无特殊不适,目前管道通畅在位、留置情况较好。
PICC全称是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。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,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,用于为患者提供中、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。PICC置管的使用,可减轻癌症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,减少化疗药物以及肠外营养外渗对皮肤以及组织的损害,避免刺激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损伤,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。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(7天—1年)、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(氟尿嘧啶、甲氨蝶呤、紫杉醇、铂类等)的患者、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(如高糖/高盐、胃肠外营养液、脂肪乳等)的患者、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倾向的患者、有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插管禁忌症的患者等,都是PICC的适用人群。而在超声引导下的置管,定位更加准确和安全、成功率更高。
长期以来,我院护理团队高度重视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,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,推动护理专科的发展。此次PICC在我院临床上的实践应用,进一步提升了护理团队静脉输液的服务品质,更大程度上加强了对患者的“血管保护”。(文、图:综合外科 张萍、张颖)
超声引导下准确完成穿刺